嫩肤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脾脏疾病免疫组化抗体选择方案五
TUhjnbcbe - 2021/2/14 5:19:00

导语:

上一期我们较为深入的介绍了脾脏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免疫组化抗体的应用情况。本期我们迎来了《脾脏疾病免疫组化抗体选择方案》系列推文的完结篇,将对骨髓成分、慢性骨髓细胞增生性肿瘤以及慢性转移性疾病免疫组化抗体的应用情况加以探讨。

骨髓成分

在脾脏中很少会出现增殖的骨髓细胞,特别是与髓样化生相关的脾肿大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常见后遗症。这些骨髓成分可能并不是临床上重要的发现,但其对确定是否存在相关的肿瘤性骨髓增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脾中广泛的髓外造血可能引起髓系肿瘤性疾病。

当肿瘤性髓样细胞的增殖时,脾红髓会被造血前体细胞充填(包括未成熟和发育不良的前体细胞)而显著扩张。免疫组化可以用于鉴定这些骨髓细胞成分。巨核细胞可表达CD42b和CD61。红系前体表达CD71或E-cadherin。髓系前体表达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CD15和CD33,反映髓系未成熟的标志物CD34,TDT和CD等可有助于鉴别原始的前体细胞,并可用来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或脾脏慢性粒细胞疾病的母细胞转化。在骨髓标记物中,CD33是目前最新的标志物,被认为非常特异。溶菌酶比髓过氧化物酶更敏感,着色细胞通常会比髓过氧化物酶染色多。在未成熟细胞标记物中,CD34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可能在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例如急性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中不着色。TDT最常见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或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此外,如果临床上疑为霍奇金淋巴瘤(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可能看起来类似于巨核细胞),则RS细胞的CD30+,而CD42b和CD61应该为阴性。

慢性骨髓细胞增生性肿瘤

骨髓细胞增生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脾脏肿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CML)显示脾脏肿大。免疫组化的作用有限,但有助于识别髓样细胞(髓过氧化物酶,CD33)以及小的单叶核巨核细胞(CD42b或CD61)。CML骨髓细胞计数对于帮助确定CML是处于慢性期,进展期还是急性期是必不可少的。母细胞转化常发生在脾脏中。CD34和CD可用于标记母细胞。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除了背景中有三系造血细胞外,脾索中通常还含有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其溶菌酶,CD68和CD呈阳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红细胞增多症伴有明显的脾脏受累,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很少表现出脾肿大。当脾脏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累及时,可能会出现三系造血功能异常。巨核细胞体积可能很大,并出现多叶核,可使用CD61或CD42b来突出显示。另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可能在疾病的后期出现脾脏纤维化。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常常累及脾脏。肥大细胞在脾索中和白髓周围聚集,并表达肥大细胞标记物,例如类胰蛋白酶(tryptase,敏感度和特异性高)和CD(高度敏感),以及其它较不特异的髓系标记物(例如CD33和CD43)。肿瘤性肥大细胞通常会表达CD2和/或CD25,这在正常肥大细胞中是看不到的。

慢转移性疾病

脾脏转移灶通常在疾病晚期发现,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还包括黑色素瘤。我们在鉴别各原发器官的肿瘤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抗体,在本文中不再赘述,详请参阅迈新诊断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脏疾病免疫组化抗体选择方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