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先生是一位32岁的年轻男性,今年春节前,他因为胃部不适在老家就诊,但没想到就诊结果令他受到迎头一击。医院做胃镜怀疑胃癌,病理检查考虑是恶性肿瘤低分化腺癌。年轻的阮先生和家人焦虑万分,求医心切,因此来京求医。
阮先生医院求治时,该医院结果完全相同。接着,大夫根据病理诊断要给他做新辅助化疗,进行胃全切手术。这样的结果,令阮先生和家人的心沉到绝望的深谷,他们似乎看到了笼罩在年轻的阮先生头上的死神阴影。
阮先生在北京的朋友医院普外科主任石汉平教授,阮先生就抱着一线医院。石汉平主任作为一名严谨的专家,他没有轻易采纳外院诊断结果,而是仔细查体,询问病情并详细查阅患者病历。经过深思后,经验丰富的石医院检查的结果提出了疑议:患者的胃镜报告显示多发溃疡,而多年行医经验的积累,石汉平主任认为多发病灶的胃癌几率非常小,加上患者有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因此,石汉平主任判断患者很有可能是淋巴瘤而非胃癌。
石汉平主任(前)医学团队
于是,在石汉平主任指导下,主管医生及时、快速地对患者下达了多方面的检查医嘱,帮助患者重新做了病理,胃镜和多个病灶部分取了活检,以及免疫组化等。一周后,阮先生腋窝淋巴结活检结果出来了,医院PET-CT诊断的转移恶性胃癌,而是胃淋巴瘤!同时,胃部肿瘤经过多病灶的活检后,经过病理科最终确诊是淋巴瘤,医院的错误诊断。消化道淋巴瘤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无需手术治疗,避免了由于误诊误治造成的胃全切手术的发生。
之后,医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在肿瘤内科,科主任江波博士对阮先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第一个疗程并没有照搬标准方案进行,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个性化的修正。因为阮先生多发胃溃疡,使用标准CHOP方案有致胃溃疡穿孔的风险,所以在首次化疗时,去掉了CHOP方案中的P,即最易引起胃溃疡的强的松。第二次复查胃镜,确认化疗效果后,才开始标准的CHOP方案化疗。在肿瘤内科经过半年左右的治疗,效果良好,肿瘤得到完全缓解。目前,阮先生康复已经出院。
其实,这只是石汉平教授和江波博士多年临床生涯中治疗众多疑难患者的一个病例。此次肿瘤内外科的联合诊治,医院肿瘤医学中心的实力。
记者采访阮晓先生的当天错过了他出院的时间,但是得知记者要采访他,立马又赶了回来,兴致勃勃,一定要对救治他的医生们说几句感谢的话。记者的感觉是他都医院医院了。下面是阮晓先生的心里话:
阮晓:“我最先在医院确诊为胃癌,让我先化疗一段时间。当时心情沮丧到了极点。由于刚好没有床位,经过朋友介绍医院。没想到石汉平主任推翻了之前胃癌的误诊最后确诊为胃淋巴瘤。通过化疗就能完全缓解病情,并不用做手术。说实在话我真的非医院,非常感谢石主任。如果不是他,医院化疗放疗不说,还要做个手术把胃切了。所以我心里特别感激,而且,这里的主任、医生对我都特别好,护士也好~
我从肿瘤外科转到了肿瘤内科治疗后,江波主任和主管医生师文静大夫对我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江波主任对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化疗方式,而是给我进行了“私人订制”,我十分满意。前三个疗程是我父亲陪我来的,身体恢复的特别好,所以后四个疗程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的。我的情况基本没什么大碍,一个人都能应付。现在我的淋巴瘤已得到完全缓解。后期我只要注意保养,定期检查,再吃一些药物就没什么问题了。
江波主任制定方案都很尊重我,为了让医患的信息尽可能平等,他有决定都和我商量。记得江波主任跟我说:“化疗是一门艺术,要因人制宜,适当调整,充分体现个性化。”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好。
阮晓(中)和江波主任(右1)、师文静医生在一起
“之前我胃疼一年多了,刚开始一直以为是小问题,直到去年年底大年夜前两天,医院检查出胃癌,之后就来北京寻医。要医院没有床位我估计现在胃都没了。希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生活中注意健康,有病要注意早防早治。”阮先生最后这样诚恳告诫大家。
医者心声石汉平主任说:“医者是一个终身需要学习的职业,为此,我一直带领团队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努力帮助阮晓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江波主任说:“行医是个良心活儿,所以治疗过程中我们尽力注意和患者平等沟通,在用药、治疗等方面要给患者选择最合适的。”
(刘又诚田琨)
肿瘤外科-
-
身心护佑健康同行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