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有 [复制链接]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如下:

一、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iolml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既往临床上还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或原发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对FD的诊断更加明确及细化:指经排除器质性疾病,反复发生的上腹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达半年以上,且近2个月有症状。

在我国。此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成人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3%。我国儿科患者中FD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由于许多儿科临床医生对FD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延缓患儿身心康复,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制定我国儿童FD的专家共识,以统一认识,指导临床。根据我国儿童消化不良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成人FD共识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参考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提出了中国儿童FD的共识意见。

二、诊断

1、对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多个症状叠加。症状的评估为是否进行相关检查以及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消化不良患儿,需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要了解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其与进餐、排便的关系,尤其注意有否消化不良的报警症状:消瘦、贫血、夜间痛醒、持续呕吐、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对有报警症状者要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2、辅助检查: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儿应在采集病史与体检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

②粪便隐血试验;

③上消化道内彩胃肠钡餐检查

④肝胆胰腺B超;

⑤肝肾功能;

⑥空腹血糖;

⑦甲状腺功能;

⑧胸部x线检查。

其中①~④为第一线检查,⑤~⑧为可选择性检查。多数根据第一线检查即可基本确定FD的诊断。对经验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儿可行幽门螺杆菌(Hp)等检查。

3、胃功能检查:对症状严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FD患儿,可进行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胃肠功能性检查,对其胃动力及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4、儿童FD诊断标准: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

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②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即除外肠易激综合征)。

③无炎症性、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此外,在FD的诊断中要注意与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对于主诉表达清楚的年长儿童(≥4岁),可以参考罗马Ⅲ标准,并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和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两个亚型。

三、治疗

F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对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FD患儿,依据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进行整体治疗,选择个体化方案,旨在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帮助患儿的家长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

2、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具体选药原则详见儿童FD的诊治流程。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疗。

(1)促动力药:目前常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主要有: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强中枢止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椎体外系反应,故不宜用于婴幼儿和长期大剂量使用。

多潘立酮: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不透过血脑屏障,无椎体外系不良反应,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旧。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个别患者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现象。

5羟色胺4(5-HT)受体激动剂:

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早饱症状。

(2)抗酸及抑酸药:已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可以缓解症状。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这类药对于缓解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

(3)根除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虽然Hp与FD的发病和症状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但临床上对于伴Hp感染的FD患儿仍建议进行根除Hp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对于Hp阳性的FD患者,用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根除Hp治疗后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比单一使用奥美拉唑疗效好。

3、精神心理调整:FD发病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给予一定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剂,大部分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而对抑酸和促动力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适当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

四、诊治流程

参考国际及国内成人FD诊治流程,结合目前儿科临床实际特点与研究进展。制定了我国儿童FD的诊治流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