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年8月31日-9月2日,“第二届天津国际淋巴瘤高峰论坛”盛大召开。会议齐聚了国内外淋巴瘤领域的众多顶级专家大咖,学术气息浓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类型,近年来关于DLBCL的研究进展迅速。针对DLBCL的新分型及其对该病精准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影响,特邀采访了美国CityofHopeMedicalCenter病理中心主席WingC.Chan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傅凯教授和医院孟斌教授,详情如下。
孟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傅凯副主任医师教授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及微生物学系副教授血液病理医生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亚太交流部副主任天津医科大学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血液病理学分子诊断高级顾问
WingC.Chan(陈荣宗)主任医师教授
病理学教授,希望之城医疗中心恶性血液病项目主任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大学(UNMC)病理学系和微生物学教授,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中心主任
DLBCL遗传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对精准诊断及预后分层的影响
孟斌教授:请WingC.Chan和傅凯教授介绍一下DLBCL遗传学和分子病理特点是如何影响其精准诊断、预后分层以及并进一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呢?
WingC.Chan教授:我们总在说癌症是基因病,淋巴瘤也不例外。肿瘤的遗传和分子特点决定了其生物学行为,因此研究其遗传学及分子病理特点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同时这些遗传及分子病理特点有利于科学家们发现其在治疗该病中扮演的角色。
傅凯教授:在西方国家,DLBCL在NHL中约占30%,而中国的发病率相当。DLBC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针对其生物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及发病学机制的研究能更好的预测预后并进一步指导相应的靶向治疗。WingC.Chan教授本次大会上就DLBCL遗传及分子病理的相关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DLBCL的新分型介绍
傅凯教授:结合近期发表在NEJM和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两篇关于DLBCL新的分子分型文章[1、2],请WingC.Chan教授详细介绍一下DLBCL的新分子亚型及其对DLBCL预后分层及临床治疗的影响。
WingC.Chan教授:DLBCL在表型和遗传学上存在异质性,这两篇最新的文章基于基因组的异常应用多种方法分析了DLBCL的遗传亚型,不仅是对于基因突变的研究,还包括普通的易位及拷贝数异常等。有趣的是,这两篇文章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均是基于DLBCL的遗传学及分子发病机制进行亚型分类。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文章将DLBCL分为5种亚型,而《新英格兰杂志》(NEJM)上的文章将DLBCL分为4种亚型,表面上看这两篇文章有一些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只是因为用于进行分类的方法有所区别从而导致其亚型的名称不一样。
傅凯教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WingC.Chan教授团队将DLBCL分为GCB(生发中心来源)、ABC(活化性B细胞来源)两大类,基于DLBCL遗传学上的基因突变、转录及易位等特点,最近的这两篇文章将它的分类进一步细化,这将更有利于临床关于DLBCL的预后分层及治疗。例如,针对新分型中的NOTCH1或者NOTCH2突变,未来研究者们可以设计针对其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从而提高这部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
孟斌教授:在本次大会上,WingC.Chan教授将两篇关于DLBCL新分型的文章进行了对比,二者结果非常吻合。这两个研究主要是针对DLBCL非特指型(DLBCL-NOS)进行新的分型。请问WingC.Chan教授,这两个研究中是否涉及到一些关于双打击淋巴瘤(Double-hitlymphoma)、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gradeBcelllymphoma)、C-MYC异位以及双表达(Doubleexpression)DLBCL等遗传学特点。
John(W.C.)Chan教授:这两项研究主要是针对DLBCL(NOS),应该没有包括双打击(Double-hit)的病例,也没有强调DLBCL的双表达(Doubleexpression)表型,它主要针对的是基因遗传学特点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DLBCL(NOS),但也分析了BCL2和MYC基因的易位情况。
傅凯教授:在DLBCL既往的研究中,大多数仅根据单个或几个特殊生物标记如C-MYC是否异位、BCL-2是否表达来指导临床的预后分层及治疗,难以系统地阐述该疾病的特点。而这两项研究主要建立在DLBCL整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上进行的遗传学特点分析,从而进一步分类。因此,对DLBCL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临床预后分层及治疗将更有指导意义。
从精准医学角度剖析DLBCL的新分型如何指导临床治疗
傅凯教授:精准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请WingC.Chan教授从精准医学角度介绍一下DLBCL新分型如何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WingC.Chan教授:一种肿瘤可能会存在很多突变,有些突变无关紧要而有些突变被称为驱动突变(drivermutation)。驱动突变在肿瘤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研究者们能识别出每种肿瘤的驱动突变,将很可能设计出攻击这些驱动突变的靶向药物来控制肿瘤地发展。因此,对于肿瘤的治疗,即可攻击有功能意义的阳性突变,也可攻击驱动突变。这两项研究重新定义了DLBCL的新分型,但如何指导临床治疗是一大问题。目前尚缺乏针对所有亚型的有效治疗,有些分型已有有效治疗方法,而有些分型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所谓精准治疗,就是寻找特异性的致病突变,进而设计出针对这些突变的治疗方案,DLBCL的精准治疗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傅凯教授:既往研究缺乏对DLBCL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因此很难真正的实现预后分层以及指导治疗。然而,最近的这两项DLBCL新分型的研究通过系统的基因遗传学分析进一步将DLBCL分为4-5种不同亚型,这样研究者们就针对这些不同的类型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虽然DLBCL的精准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种细化的新的分类将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晰的认识DLBCL的生物学、病理学,进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有效率。
孟斌教授:近年来,DLBCL研究进展迅速,新药不断涌现。随着对DLBCL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将针对新的重要靶点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新药,从而进一步提高DLBCL治疗有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参考文献
[1]SchmitzR,WrightGW,HuangDW,etal.GeneticsandPathogenesisof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NEnglJMed.Apr12;(15):-.